- 假如,一辈子只有 20 次投资机会,这会逼迫你慎重考虑该把大量资金投资在真正想投资的项目上。
- 那么,如果一辈子只有 20 次做产品的机会,那么该如何选择投入在哪里呢?在即将到来的 40 岁生日时,回看开始工作的 16 年,自己已然用掉了 13 次机会。
- 所以,如果继续工作 25 年,那么剩下的,只有 7 次下注的机会。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许多机会的判断,就会完全不一样。
- 毕竟,没有人敢拍胸口说几十个机会都是好机会。能明确判断的,也就两三个,足矣。
放弃焦虑,意味着忽略来自未来的信号
1. 关于焦虑
用 flomo 的相关笔记回顾自己的 lifelog 时,发现焦虑就像一个狡猾的敌人。每次自己以为已经打败它,它总会换个时间、换种方式卷土重来。
起初自己很不服气,总想着彻底消灭它,但多年以后,自己不得不承认,它从未被真正打败过。这种挫败感随着年龄增长愈发强烈,甚至让自己怀疑,焦虑会不会是永远无法摆脱的宿命。
前一阵子把自己的 lifelog 和诸多信息丢给 ChatGPT,和它探讨这件事的成因,它推荐的《焦虑的力量》一书给了我一个前所未有的视角:焦虑不是敌人,是提醒我们关注来自未来的信号。
2. 焦虑及其价值
在日常语境中,焦虑多是负面意味。所以一旦产生,我们总是本能地去压制、或转移,或对抗。比如各种各种心灵鸡汤、快节奏的短视频、解压神器或者大快朵颐。这些手段看似能帮我们快速摆脱焦虑,但实际上掩盖了焦虑本身的价值。
焦虑是一种信号,提醒我们注意未来的不确定性,并促使我们行动。
这个视角让自己豁然开朗,因为与其试图根除焦虑,不如学会倾听它、理解它,并让它为自己服务。比如翻看自己的焦虑,大多都是在担忧产品未来的发展,比如 AI 带来的变化,是否让笔记工具变得不再重要等等。
让我们进一步来解读上面例子包含的要素。
首先是「信号」。焦虑的生物学基础,是一种进化机制,让我们在威胁面前保持警觉,比如 AI 这个变量的到来,可能对业务产生巨大的冲击。这时候无视是没用的,因为焦虑会不断提示我们某些事情会出错,所以这种心理压力会迫使我们「做点什么」来缓解。
其次是「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生存的关键,且总是指向未来。假如生命没有不确定性,未来都是一成不变的,恐怕能坚持活下去的人并不多。但不确定性虽然包含着希望,但也潜藏着许多未知的威胁,必须小心应对。
上面便是焦虑的基本作用,能让我们觉察到未来不确定性中隐藏的威胁。但焦虑不仅是让我们觉察,还通过激素调节,让我们去行动,以此来缓解焦虑。
比如焦虑让我们「集中精力」来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而应对的方式,则是依赖于人类大脑的特殊能力,即对现实的模拟。比如我在考科目三之前很焦虑,因为在某几个环节自己总是容易出错。所以就在脑海中不断播放之前训练时容易出错的地方。
这种一遍又一遍的模拟,其实是在获取更多信息。当我们梳理清楚所有可能出错的细节后,就能积累足够多的有用信息。根据信息论,信息的作用是消除不确定性,因此,当信息足够充分时,焦虑也会随之减轻。
焦虑本身也会激发创造力。因为焦虑会迫使我们去思考未来的不确定性,而创造力在于发现未来的可能性。
比如还是科目三通过的问题,焦虑本身促使自己在场地练习之外,还额外让教练带到了场地实地练习了两次,一次是用教练车,另一次是用考试车,因为后者的油门敏感度和教练车差异颇大。同时练习时记住了诸多参照物。焦虑驱动了我的不断进行具体的思考与行动,而这些细节的提前准备最终帮助我顺利通过。
所以适当焦虑,能帮助我们相处更多有创意的方法,毕竟焦虑会迫使我们不断思考关于未来的事情。而允许自己不舒服,说明我们希望解决问题。我们采取积极的行动,于是生活更好。
而放弃焦虑,意味着放弃更多可能性。
3. 如何与焦虑相处
做医疗时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如何与疾病相处。同样,焦虑不可能被消除,所以最重要的是如何与其相处;
要克服焦虑,核心是理解焦虑在告诉我们什么。
焦虑本身是关于未来的信息,所以需要聚焦于目标,认真倾听。而倾听时,好奇心很重要,因为这样才能不被情绪蒙蔽, 客观看待焦虑的对象中隐藏的缝隙。比如能和 GPT 关于自己焦虑的对话,得到《焦虑的力量》一书的线索,就是源自于自己对自己焦虑来源的好奇。
要分辨有用与无用的焦虑。有用的焦虑,能告诉你明确而具体的信号,督促你采取明确的行动;无用的焦虑,要么是信号明确但没法行动;要么是其飘渺无踪,不知道能做什么来缓解行动。
你可以这样问问自己:
- 这件事情我能做点什么吗?
- 有具体的行动能让我缓解这种焦虑吗?
- 这个问题真的重要吗?对我的长远目标有多大影响?
如果回答都是是,那么不妨利用这次有用的焦虑,把事情继续推进(比如这篇文章就是利用焦虑来完成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自己才真正理解了为何说焦虑的反义词是具体。
注意,行动其实也分为积极和消极。比如像上面一样,和 GPT 对话,翻看关于焦虑的书籍等,都是朝着大目标前进的一些具体动作。而通过各种娱乐手段对焦虑视而不见,或通过酒精麻痹自己等等,虽然短期都会让焦虑解除,但是长期来看会让焦虑更加严重。
如果上述问题的答案指向无用的焦虑,那么想开点,就放在一边好了,因为没有目标,所以你做什么都无效。这时候最好的方法是沉浸于当下的心流,这也是有个兴趣爱好的原因,因为能让你从未来抽离,关注于现在。
Fin
克尔凯郭尔说,谁学会了以正确的方式焦虑,谁就学会了生存之道。
焦虑不是敌人,而是我们与未来对话的桥梁。
学会正确地焦虑,既是理解世界的不确定性,也是活出生命更多可能的开始。
推荐阅读:
- 《焦虑的力量》 by 特蕾西·丹尼斯-蒂瓦里 [2]
- 《幸福的陷阱》 by 路斯·哈里斯[3]
- 《自信的陷阱》 by 路斯·哈里斯[4]
☕️ Reading
《论基本的、普世的智慧,及其与投资管理和商业的关系[5]》 by 查理 · 芒格 (1994)
- 新版《穷查理宝典》的阅读体验比老版要好上一个数量级,每天早上奶孩子的时候就会在日光下读几页。恰好前几日读到了这篇 1994 年的演讲,其中有一段对 AI 这个技术变革有启发。
- 芒格说,微观经济学的意义在于,能够让人分辨什么时候技术会帮助你,什么时候会摧毁你。演讲中没有展开,所以和 GPT 聊了聊更具体的原因:
- 微观经济学不仅是计算供需曲线和价格弹性,更是理解市场结构、企业定价权、进入壁垒以及产品差异化程度的学问。
- 当你引入新技术时,如果你的企业在市场中没有差异化、缺乏品牌壁垒或具定价权的地位,那么即使你提升了生产效率,最终这部分由技术带来的额外利润会被激烈竞争和消费者的选择所蚕食。
- 换句话说,价格被市场力量往下拉,技术带来的好处更多转化为消费者福利,而非企业利润。
- 所以关键在于,你的业务有没有独特的差异性,能形成品牌。航空、纺织就是负面例子;当地的报纸、麦片,就是正面例子。
- 留给自己的问题是,自己目前经营的业务,是属于有差异性的,还是差异性不明显的?搞清楚这个问题,再来看 AI 这个技术变革,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答案。
《YouTube: From Concept to Hyper Growth[6]》 by Jawed Karim (2006)
- Youtube 联合创始人在 2006 年谈其崛起背后的过程,里面比较有趣的是他对于其他产品借鉴的思考方式。比如在他来看许多当时的互联网杀手级,其实是在不断验证用户的需求:
- LiveJournal,验证了个人信息发布动机问题;
- HotOrNot,验证了图片发布及互动的问题;
- Wikipedia,验证了大规模协作的问题;
- FriendSter,验证了社交网络的雏形;
- Delicious,验证了标签作为分类的价值;
- Flickr,验证了标签作为图片分类的价值;
- 而他们需要的就是,基于上述已经验证的解决方案,来解决 2004 年时候人们分享视频的痛点:
- 文件名和视频之间没有关系,必须下载了才能知道结果;
- Mediaplayer 不能用;RealPlay 就是流氓软件;
- 人们想剪辑部分内容,分享给好友,再次观看;
- BitTorrent 不是视频的解决方案,因为无法确定何时完成;
- 而这背后一个关键的思考是,为何是现在。因为如果有好点子,还没人做过,那么肯定有原因,因为你不是第一个想到的。这背后最关键的变量叫做「使能技术(Enabling Technologies)」:
- 宽带开始在北美普及;
- Flash 7 普及,流媒体传输成为可能;
- 个人数码相机和手机拍照普及,供给开始充沛;
- 带宽费用降低,运营成本降低;
- 留给自己的问题是,对于笔记或者说个人知识管理而言,AI 中的哪些具体技术,达到了所谓的使能技术?
《Danaher Founding Shareholder Letter[7]》 by Steven Rales (1985)
- 知道丹纳赫这家公司,还是因为偶然间发现 Leica 这个品牌背后故事发现的,因为其显微系统的收购方就是丹纳赫,一家以并购为增长核心的公司。
- 这封丹纳赫给股东的第一封信,写于我出生的那一年,1985 年。这封信中提到了他们收购标的企业的特征。作为创业者而非投资人,其参考价值在于,可以以此作为检查清单,来看自己的业务的情况如何。
- 业务必须是可以被理解的;
- 业务如果不简单,就无法理解;
- 我们无法管理不理解的事物;
- 无法管理则不会给股东带来收益。
- 收益必须是可预测的,产生现金利润;
- 稳定的收益,意味着管理层知道收益如何产生的。
- 且利润必须是现金利润,否则会有奇怪的事情发生(比如账期、估值问题等)。
- 现金对丹纳赫这种用杠杆收购的公司更有价值。
- 必须有一个合理定义的细分市场;
- 细分意味着选择,选择意味着企业对自己的目标和市场有明确认知,避免盲目扩张;
- 需要理解 5 年后我们的客户是谁,这样才能避免被动,知道未来的蓝图;
- 识别自己的核心能力。大多数企业在某些方面比竞争对手更有优势。当企业能够识别出这些优势并有效利用时,其长期成功的机会就会显著增加。
- 管理层必须具备创业导向的经验;
- 丹纳赫的运营管理职能都是分散的,所以对管理层充分信任和放权;
- 反趋势,更倾向于在市场趋势之外寻找机会,并对市场波动保持敏感;
- 市场充满波动性,如果公司总是遵循固定模式,很难取得好的结果。
💎 Quote
- 我们之所以会焦虑,不是因为在思考未来,而是因为我们想要控制未来。—— Kahlil Gibran
https://mp.weixin.qq.com/s/5sCE5KzHwJnGO92AVUaSQg
转载请注明:乐无限 » 产品沉思录:SP04.放弃焦虑,意味着忽略来自未来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