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王川:躺平者最终能赢 (一)

乐文 lewuxian 48浏览 0评论

1/ 1982年斯坦福大学校园里有五千多台电脑,大部分无法直接沟通。思科 ( Cisco ) 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里产生,由一对夫妇 Sandy Lerner 和 Leonard Bosack 创立,他们建造的路由器可以让电脑在局域网之间直接沟通。  

2/ 后二人离开斯坦福创业,为此摊上了高额的房贷和信用卡债务。他们的产品受到了市场的欢迎,但是很长时间里在非常拥挤的环境内日夜劳作,极为辛苦。1986年这对夫妻创业者寻找投资时,被七十五家风投公司拒绝,因为当时大部分主流 VC 对个人电脑行业更感兴趣,觉得路由器市场太小。后来他们获得红杉资本三百万美元的投资,换得三分之一的股份。

3/ 思科 1990年上市,股价一路上扬。但两位创始人因为和管理层的矛盾,上市当年就离开了,并且把自己的三分之二的股份全部卖掉,套现一点七亿美元。但思科从上市到2000年最高点,股价上涨了将近一千倍。即使按照思科当前 2300亿美元的市值,三分之二的股份相当于 1530 亿美元。假设三十年来其股权被稀释掉一半,忽略掉分红因素,他们卖掉的 1.7 亿美元的股票,现在价值 765 亿美元,这是 450 倍的差距。

4/ 1990年思科的商业机会非常有限,客户主体是政府和教育机构。互联网早期一直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控制下,94年才开始私有化以鼓励商业应用竞争。同期的互联网浏览器出现,给了思科以爆发式的市场增长机会。虚无主义者总可用事后诸葛亮的说辞来搪塞安慰自己,因此永远不会从当下格局的线索中寻觅未来的无限可能。

5/ 这里面最大的教训和矛盾是这样的: 一般创业公司成功的概率非常非常低,但是如果盈利并且上市,尤其是在一个高速增长的新兴行业,很多时候创始人自己也无法想象未来市场可能有多大。创始人在里面每天看到的是各种辛苦,各种十万火急的琐事,各种内部矛盾和不如意,客户的各种抱怨和催促,每天心里火冒三丈。因为沉浸在这种痛苦烦心的环境里,所以完全丧失了更远的视野和理性思考能力。熬了怎么多年终于出头了,想想过去几年吃了多少苦,想想公司现在这些烦心的烂人烂事,这时候如果把股票能够卖个高价,超过普通人资产的几百倍,就很容易选择这条路。

6/ 但是指数增长的好投资,最大的回报往往是在后面几年。如果要套现,至少也应当取个折中的选择:留一半不动! 留一半不动! 留一半不动! 躺平!躺平!躺平!这样才可能享受潜在的未来指数增长的红利。 

7/ 股票卖掉后,要交一半的税。夫妻闹离婚,资产再缩水一半。Lerner 之后和另外两人1995 年联合创办化妆品公司 Urban Decay, 忙碌十几年后,2012年以三点五亿美元把公司卖掉。那又怎么样呢?远不如当年留一半思科股份,修生养性,躺平三十年。

8/ 市场上指数增长的机会凤毛麟角,错过一个之后要再抓住下一个不是那么容易,要靠机遇,认知和漫长的等待。关键时刻要忍住,不能因为任性而把前面几年积累的大好基础自愿放弃。指数增长的客观规律,拥抱它你就牛逼,即使你以前经常 SB ;不尊重它你就是 SB, 即使你以前曾经牛逼

9/ 巴菲特和芒格在六十年代还有第三个合伙人, Rick Guerin ( 1929-2020). Guerin 非常聪明,但急于求成,不愿躺平发财,杠杆率高。1974年席卷全球的大熊市中,股市连续两年阴跌了 70%, Guerin 因为 margin call 被迫把手上的 Berkshire 股份,以每股低于 40美元的价格 (现在每股 69 万美元) 卖给巴菲特。假设那时他手上的股份值一百万美元的话,什么都不做,躺平五十年,现在价值就有 170 亿美元。也许精神和身体状态因此会更好,仍然健在,名气和芒格一样大。

10/ Curtis Priem 是英伟达的联合创始人之一。他早在 2003到 2006年之间就把所有英伟达股份卖掉,给自己的大学母校捐了两亿多美元,自己的净资产只有三千万美元 (恐怕很多英伟达中层雇员的资产都超过这个数目). 不知道 Priem 当年全部卖掉的动机是什么,但如果至少留一半股份,享受潜在的指数增长的福利,躺平二十年后,到现在至少值 350亿美元。

11/ 有些技能或者伎俩,虽然可以得逞一时,占到一些便宜,但不具有扩展性 (scalable) , 因此长期看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多一滴少一滴,根本无所谓。有扩展性的技能,或者资产,才能让你笑到最后,并且有能力完全无视那些 “以前觉得重要,现在根本无所谓”的得失。

12/ 有扩展性的技能,从 1 到 10,从 10 到 100, 一万到十万,一亿到十亿,你所需要花的力气是一样的。没有扩展性的技能,比如经营人际关系,在有限场景下是有用的,但扩展性较差,即使钻营到极致,收益也有天花板。远不如去研究和寻找让自己可以扩展几千几万倍的新天地。

13/ 从零到一的创业,实际上非常辛苦,风险也很大。一个真正轻松的发财方法是,在某个东西实现了零到一的突破之后,可以看到它从一到一万,甚至一亿的远景; 可以基于自己丰富的经验和对各种关键细节信息的收集,判断这个远景的可能性 ; 在大家尚不完全理解的时候,以不太高的溢价获得其股份 ; 然后躺平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三十年,坐享其成。这个技能的好处有两个维度: 一是可能回报上百甚至上千倍 ; 二是有很多抽象的经验可以跨行业,可以迅速在别的行业识别类似的机会。而很多在某个行业掌握具象知识的专家反而因为灯下黑,在重要的抽象层面对巨大的机会熟视无睹,非常迟钝甚至抵触。

14/ 阻止多数人采用这个策略的障碍是: 一,本金太少,五年甚至十年也很难见到明显的效果 ; 二,总是常常有看似更好的短期机会,引诱或者刺激你不躺平,去“拔剑而起,挺身而斗”(出自苏轼”留候论”)。三,周围一大群没有经验的人长时间对你无情的嘲笑。留候论又云:”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15/ 躺平的意思是,大部分时间保持在一种低能耗和蛰伏的状态,偶尔忙忙碌碌(高能耗),是为了之后更好的躺平。但没有看清楚之前,切勿盲目切换到高能耗的状态,那样大概率会快速破产。

16/ 躺平者需要思考的是能量 (金钱,人才,等等) 流动的大方向,如何能在能量流向的必经之处寻找捕获能量的最佳着力点。这种思考不需要特别精确的时间上的判断,也不涉及主观的追赶和推动,对自身消耗也很小。

17/ 不愿躺平者,因为无法承受无所事事的长时间等待,因为需要立刻见效的行动以摆脱窘迫的现状,就开始主观的追赶和推进,这样很快让自己的精力和资源捉襟见肘。当主观追赶,遇到现实中越来越大的阻力时,很容易资源耗尽而情况更糟。

18/ 大部分人是不甘心躺平的。但这里有个关键问题,一个看起来唾手可得的机会浮现后,第一个人去抢时觉得回报不错,第二个人第三个人跟着去抢后,回报开始递减。而这些不甘于躺平的人们,在争抢他们理想中的机会时,都必须引入类似的资源,在争抢的过程中把彼此的资源成本抬得越来越高,彼此的利润压得越来越低。即使这个游戏最后变成一种荒谬的被迫自残,但谁都不甘心放弃之前的投入和消耗,主动退出这种自残游戏。这恰给给细心和耐心的躺平者创造了以逸待劳,以较小代价捕捉较大利益的机会。

19/ 宁要枯燥等待时的虚幻 (但实际上可以调控的) 的心理痛苦, 也不要被迫干活时的实实在在的肉体痛苦。心理痛苦可以通过调整思维模型来化解和适应,肉体痛苦则完全无法躲过。成功的投资者就是有能力承受别人无法承受的虚幻的心理痛苦,以避开别人被迫承受的实实在在的肉体痛苦。这实际上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但需要无穷的勇气,不怕麻烦,持续深刻自我解剖,修正自己的各种错误思维模型。

20/ 为什么有些人实际有条件躺平也能赢,甚至赢更多,但拒绝躺平?

i) 个人过去成功经历的路径依赖。觉得主观行动可以加速发展。无视或者假设没有竞争,或者假设自己永远可以击败潜在竞争者。

ii)  不理解加速发展是重力作用 (时代趋势合力) 的积累,自己推动永远只占较小的比例。

iii)  觉得自己不推,就没有存在感和成就感。宁愿自己像 (杨志卖刀里面的) 牛二一样猛推一个不动的巨石,和静摩擦力消耗,换取街头看客廉价的喝彩;也不愿默默躺平,享受巨石从山顶往下加速滚动的巨大红利。

iv) 在大趋势对自己极为有利的情况下,因为小趋势有反复和暂时的停滞,耐不住寂寞,跳入那些局部看似有短期利益,但大趋势对自己极为不利的陷阱。

v) 没有足够多的知识储备,无法想象和现在完全不一样的未来新世界。比如 1920年之前,美国的孕妇生产时的死亡率是 5%, 1980年之后低于万分之三。1920年农业人口比例大约 30%, 1980年低于 5%. 但文青们总爱错误的眷恋本质残酷艰难的旧世界,而光明美好的新世界即使送到面前也要扭捏作态,吹毛求疵。

vi) 不理解,也不愿研究新的商业模式。成功的商业模式总是事后显而易见,和被人追捧,但事前非常模糊,和饱受争议。

vii) 行为模式上本能偏好勤奋的饿虎扑食,去捕捉自己认知范围内明确但有限的利益 ;而不是通过深思之后的布局,去等待不那么明确,但可能高几个数量级的利益。

21/ “除非一个人被教育,成功之后该做些什么,获得成功之后,必然导致他成为枯燥感的猎物。英国哲学家罗素 (1872-1970) 如是说。

(未完待续)

转载请注明:乐无限,互联网有趣资源聚合地 » 王川:躺平者最终能赢 (一)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