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如何在 30 秒内清晰表达你的想法(三种快速思考技巧)

佳文 lewuxian 89浏览 0评论

你肯定有过这样的经历。那个绝妙的点子,那个开创性的见解 —— 就在嘴边,呼之欲出。

在你脑海里的时候,一切都无比清晰,但当你试图分享时,那些话语却仿佛瞬间蒸发了。我们都有过类似的遭遇:在求职面试中结结巴巴,努力向同事解释一个复杂概念却徒劳无功,或者在做展示时笨嘴拙舌。能够清晰表达自己想法的人,往往看起来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这也凸显了这项技能的重要性。

我可是费了好大劲才学会的。

即刻赢得尊重、影响力与魅力

“痛苦加上反思等于进步”—— 瑞・达利欧(Ray Dalio)

我永远忘不了有一次和同事吃完快餐后,她对我说的话。

“你能不能别总说‘你懂的,那个东西’,直接说重点啊!” 她皱着眉头,烦躁地说道。这是我人生中最痛苦、最让人懊恼,却又最具深刻警醒意义的时刻之一。

我立刻疯狂地刷 YouTube 视频、大量阅读书籍,搜索如何去掉 “嗯”“啊” 这类填充词,以及怎样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光飞逝,就在几周前,我作为项目的助理业务分析师,主持了一场项目进展汇报会议,并向一位主管做了展示。会后,我们团队的产品负责人给我反馈说:“乔诺(Jono),你这次表现真的很棒。你确实很擅长沟通。没有多余的填充词,直接切入重点,让人感觉你对自己讲的内容了如指掌,事实也的确如此。”

当你专注于丰富词汇,去掉那些填充词时,突然间,你的朋友和同事开始更加尊重你。他们不再盯着手机,不知不觉间,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你的身上。这就是能够清晰简洁表达想法的力量。

话虽如此,现在我就和你分享我学到的众多强大方法中的三种,让你随时随地都能快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1. 类比的力量:人们只关注熟悉的事物

上周五,也就是 10 月 25 日,罗根(Rogan)采访了特朗普(Trump),三天后,这期播客的观看量就超过了 3000 万。这让我回想起较早之前的一期乔・罗根体验(JRE)节目,当时他邀请了价值娱乐(Valuetainment)的老板帕特里克・贝特 – 戴维(Patrick Bet – David)作为嘉宾。在节目中,PBD(帕特里克・贝特 – 戴维的简称)和罗根探讨了邀请特朗普来参加他播客节目的可能性。以下是 PBD 是如何让罗根考虑邀请特朗普上节目的:

“当你想到体育赛事或者拳击比赛时,如果没有弗雷泽(Frazier)对战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拳击界会怎样?如果没有丹尼尔・科米尔(DC)对战乔恩・琼斯(Jon Jones),或者哈比布(Khabib)对战康纳・麦格雷戈(McGregor),而且是在他们巅峰时期的对决,终极格斗冠军赛(UFC)又会怎样?我们还可以说说棒球等其他体育赛事,还有奥普拉・温弗瑞(Oprah Winfrey)对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的采访。想象一下,20 年后,也就是 2043 年,我们 75 岁的时候还在做播客,那肯定是一档超棒的播客。当我们回顾那些著名的播客主持人,谁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播客主持人呢?乔・罗根肯定名列前茅。但要是有人说:‘这家伙居然没采访过特朗普。’我肯定会说:‘你在说什么呢?让我捋一捋,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播客主持人居然没采访过特朗普?这太不可思议了,为什么不呢?肯定有什么私人原因之类的。听着,你应该采访他,因为没人会去采访他。你可以问那些你一直想知道答案的问题。作为朋友,作为和你处于同一领域的人,你就好比这个领域的迈克尔・乔丹(Michael Jordan)或者汤姆・布雷迪(Tom Brady),我这是在鼓励迈克尔和布雷迪考虑这件事呢。’”

“好了,这就是我给你的提议。” PBD 面带微笑地说道。“好吧,我会考虑的。” 罗根也微笑着回应。随后两人都笑了起来。

类比是一种隐喻,它用人们熟悉的事实来类比你要表达的观点。类比能让你的观点更可信,因为它们是人们脑海中可以对照验证的普遍真理。

如果你用类比来表达想法,就能同时赢得听众的理智与情感认同。

2. 哈里・德莱(Harry Dry)法则:你无法单纯靠讲述,只能靠指明

除非你指明具体的事物,否则人们很容易在你说的话里迷失方向。

成功的《营销案例》时事通讯作者哈里・德莱,以 “黄金” 为例解释了 “你无法单纯靠讲述,只能靠指明” 这条法则。你可以滔滔不绝地说黄金是一项很棒的投资,永远不会过时 —— 但本质上你只是在泛泛而谈。或者,你可以直接 “指明” 过去 50 年的黄金价格走势图,展示它的走势。又或者,你可以提及上一次金融危机,指出当时黄金的表现。这就是具体与模糊的区别,指明与讲述的差异。

指明一些人们知晓(或者可以从你这里了解到)的参考事例,能让你的想法更有分量和影响力,因为人们可以生动地想象出你试图表达的概念。

3. 框架:别再杂乱无章地罗列信息,把你的想法分组

框架是一种组织信息的方式,能让听众轻松跟上你的思路,不至于被大量信息压得喘不过气。

例如,你可能已经注意到,在这篇文章里,我用了 “三点式” 框架来阐述观点。我没有杂乱无章地写一些关于如何清晰表达的段落,而是把我的想法分成了三个部分,即类比、参考事例和框架。这样一来,你的听众或读者就能在脑海中把大量信息整理成易于理解的板块。

你经常会听到伟大的思想领袖和作家使用框架,比如:

  • “关于领导力,我希望你们理解这三点。”
  • “这里有七个小步骤,教你如何积累财富。”
  • “我将阐述两个主要观点:一是变得更自信的心态,二是你今天就可以采取的建立自尊的行动。”

把你的想法归类到框架中,你会发现听众都在期待你接下来要说的话。这让他们对你接下来的讲述有了预期。

框架就像是火车站,乘客们可以借助它找到通往目的地的方向。

如何在 30 秒内表达你的想法

在大多数对话中,人们常常会去背诵自己要说的内容,这是个大错特错的做法。

别执着于把解释做到百分之百完美,而是先专注于你想要传达的核心观点,然后运用上述提到的一种框架。如果你当下什么都想不起来,你可以回应:“再多跟我讲讲那个。你具体是什么意思?” 这能为你争取时间,把核心观点组织成框架、参考事例或者类比。

一旦有了结构,不要陷入背诵答案的陷阱。直接开始,并多加练习。具体来说,你的思考过程可以是这样的:

  • 确定核心要点
  • 选择一种表达形式:类比、参考事例或者框架
  • 在脑海中构建好结构,在解释的时候当场填充细节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假设你的一个朋友向你请教如何克服拖延症:

  • 核心要点
    :改变状态并规划项目。
  • 采用两部分框架作为表达形式
    :你拖延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 不确定性和任务过重。
  • 当场展开核心要点并结合框架
    :不确定性和任务过重会让你停滞不前,因为你的大脑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解决办法是改变你的状态,让你的身体感受到更多确定性,同时你需要把项目规划成易于管理的小块,这样就不会觉得任务过重。

别再让你的想法表达不完整,别再让你的对话陷入尴尬。

在这个信息过剩的世界里,清晰表达想法的能力能让你脱颖而出。

—————

 

https://mp.weixin.qq.com/s/pH3WSqM7nXMkGDeYWaRwpw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