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在一个充满缺憾的世界里

乐文 lewuxian 45浏览 0评论

我很喜欢的硅谷作家保罗·格林厄姆(参考:《成功学与三个保罗》)新发布一篇文章,谈AI时代的写作。他的观点是,在未来人们会分为会写作的人和根本不会写作的人。写作的基础是思考,所以当AI免除了人们写作的痛苦时,也会一并免除了人们的思考。于是,这将是人类认知上的一大变化,个人现在要对此做出选择。
https://paulgraham.com/writes.html
这个观点很保罗,他本身就多年保持写作习惯,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思考结果。有的时候,为了一篇博客文章他还会去采访好友中的专家,和他们进行讨论,像是写论文一样在文章结尾标注观点的来源。同样的,他通过写作获得了思考的结晶和持续的声望,类似我这样的人一直在追读他那零装修的博客,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他的任何新想法,看看对自己是否会有启发。
这一次我能理解保罗的观点,也赞同他对未来的预测。的确,在未来的世界里人会分为会写作和根本不会写作的两类。但是我并不同意他的暗示:不会写作的人就等于失去了思考能力。

图片

我书还念得不错,在很多年里我有类似保罗的想法。为什么有些同学就是学不好学不会呢?因为他们懒惰,因为他们放任,因为他们散乱,因为他们没有去主动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总之,他们是有得选而没去选,任由事情搞砸。
现在我不那么看了,我甚至觉得这样的想法太过傲慢。在我认识的许多70后之中,许多家伙人到中年才发现存在一种叫ADHD的疾病,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中国民间简称“多动症”。当他们看到这种病的描述,自己去医院做了测试之后,确诊罹患ADHD并不像其它疾病一样让人沮丧,反而是让他们觉得狂喜和释放—多年来的痛苦和折磨终于有了一种解释!不是因为自己的意志、态度、性格,而是因为疾病!
我在网上看ADHD患者的回忆,发现他们的学习过程和我大相径庭—我上一堂课,老师讲了三个知识点,那么我清楚明白地理解和掌握这三个知识点。他们ADHD患者不是这样,他们在课堂走神,因为他们不明白老师讲这三个点有什么意义,也不记不住这三个点究竟是什么。
需要等到整个章节讲完,整本书讲完,甚至是整个学年讲完,他们终于知道了整体的框架结构是什么之后,自身的学习能力才会爆发出来,把所有零散的知识点贯穿,安放到框架里合适的位置上去。于是,按照ADHD患者们的说法,他们总是需要迷糊、走神、纠结很久之后,突然在“一瞬间”就搞明白了全部。

图片

按照他们的描述,我在想禅宗的“顿悟”法门是不是专为弟子中的ADHD患者准备的?还有个有趣的说法,这里也顺手写一下。我在网上看到一种说法:思维导图的服务对象就是ADHD患者,因为他们可以在一张图里就能立即获悉事物的全貌,而不需要翻页、跳转,在这个过程里因为走神而什么都不记得。
当我没有接触到ADHD概念之前,我认为所有人都和我一样,无非是意志力、专注力和责任心的差别。等我知道它的存在之后,我就因为我曾经的傲慢而感到羞愧。我这样的人习惯于自下而上学习,从无数散乱的细节里逐渐拼凑出事物的全貌,但这不意味着正确或者正常,它就是个认知方式而已。
ADHD患者,或者更准确地说,具有ADHD特征的思维模式的人,他们习惯于自上而下学习,先知道轮廓框架,再逐渐填充细节。于是,即便和亲密的人聊天,他们也会忍不住发火,觉得对方三句话都还没有说清楚事情大概。因为在这么一点时间里,他们试图搞清楚事情全貌却得不到结果,就已经耗尽了他们所有的能量。
当然,世界因此对ADHD患者很严苛。随堂测验接着随堂测验,考试接着考试,学校教育里不可能给他们一大段时间去构建整体知识图谱,往往还等不到全明白的“一瞬间”,人就已经被打入了“笨”、“不专心”、“学习能力差”的另册。这只能说是学校教育不能为人口占比5%的另类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以至于他们在95%的学生群体中按照他们的学习方法而受到挤压和折磨而已。
但是这样的ADHD学生后来也成人了,也因为他们能在特定领域内的爆发性醒悟而有所成就。因为有这样的成就,他们甚至有时间有渠道去找到合适的医生做诊断,在人到中年的时候终于理解在自己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图片

回到保罗的新文章上来,我同意写文章和思考有直接关系,但我不认为它们之间是唯一联系。类似我这样的人可以通过思考而写作,利用写作促进思考,这是思考的一种方式而已。而在这个世界上,应该不止这一种思考方式,应该还存在着别的可能。比如说用眼睛和手去思考的人,他们思考的结果就要朴实许多,但是质感也好很多。
我和我这一类人在看待他人的时候,觉得他们身上存在缺憾。那么,在他人眼中的我和我们呢?是不是也是同样?或者我可以这么问,是不是我们都习惯性地把自己擅长的,喜欢的事情当做了某种正常,某种正确,把对这些事不擅长,不喜欢的人,视为具有某种缺憾?而且,会不自觉地归于对方的态度、品格,性情?却从来没有思考过一点:也许,人和人是不一样的,路和路是不相同的?在做判断之前,我们是否先去做了理解?
当然,我还是会鼓励人们去写作,继续强调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之间的关系。但我不会坚持认为那是唯一的途径,更不会因为别人不写就觉得遗憾。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缺憾的世界里,而这个世界奥妙和美好之处就在于所有人都带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憾,处在这种或者那种缺憾的生活里,也完成了种种自己想要完成的事,也度过了自己丰富多彩的一生,而且是用彼此并不相同的方法,甚至是基于彼此并不相通的思路。
谁不是带着故障生活呢?谁不是过着带故障的生活呢? Paul?

 

https://mp.weixin.qq.com/s/Zx0ntJdoosp6xBRNYrmjmQ

转载请注明:乐无限,互联网有趣资源聚合地 » 在一个充满缺憾的世界里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