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二
三
这背后,其实有几个深层的认知差异。
首先,高手更相信概率,而不是运气。
普通人总是希望通过信息不对称、关系套利来获得超额收益,幻想着“捷径”能带来意外之财。
但高手明白,长期来看,决定胜负的不是偶然的运气,而是底层的概率分布。
比如巴菲特买可口可乐,这类选择看似平淡无奇,却是押注在最基础、最稳定的商业逻辑上。
明牌之所以能成为明牌,正是因为它背后有着被时间反复验证的规律和高概率的确定性。
其次,高手更看重可复制性。
明牌的策略往往简单直接,可以标准化、规模化,容易形成系统性的优势。
暗牌虽然偶尔得手,但难以复制,无法持续。
高手知道,只有可大规模复制的策略,才能穿越周期、持续积累。
明牌的盘子也够大,再加上可复制性,往往能够带来更大的回报。
第三,高手深知时间的价值。
打暗牌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去维护关系、搜集信息、规避风险,这些隐性成本往往被低估。
而明牌策略路径清晰,效率极高,能让高手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最有复利效应的地方。
明牌思维的一种极致体现就是:
把简单的事情长期坚持下去,时间自然会给出答案。
第四,高手更能承受“看起来很蠢”的压力。
明牌往往显而易见,选择明牌的人容易被认为“没有技术含量”,甚至被嘲笑“太保守”。
普通人想证明自己不普通,所以往往认为明牌太普通。
但高手明白,最有效的往往就是最简单的。–这的确需要理解得更深,并且更有自信。
高手愿意承受短期的不被理解,只为长期的确定性收益。
归根结底,普通人追求的是“看起来很聪明”,而高手追求的,是“真正有效果”。
高手打明牌,本质上就是“大道至简”:
简单、直接的方案往往成功概率最高。
当然,即使面对一样的明牌,所谓“高手”和“普通人”手上的资源还是大有不同。
处境、本金、容错空间等等,这方面“高手”有更多优势。
这方面的不公平,即使是明牌也不能消除。
四
为什么我们不爱打明牌呢?
首先,当然是因为不甘心。
我最早研究美股,接触到的就是《漫步华尔街》这类“明牌投资法”–主张普通投资者就该买买标普500指数。
可是那时候年轻气盛,怎么甘心只买指数基金呢?
明牌往往代表了“常识”和“平均”,代表了没有捷径、没有魔法、没有速成。这对于很多渴望逆袭的人来说,是一种心理上的“落差”。
我们太希望自己是那个能找到“隐藏通道”的人,而不是和大多数人一样走公开的路径。
再有,是不相信有明牌。
好像有个网络梗,说轮到你我普通人的好处,不可能是真实的。
我们总觉得,路边的李子,往往是酸的,怎么轮得到你来摘甜的?
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更是讲关系、讲谋略、讲出奇制胜。
平常之道,怎么可能得到卓越结果呢?
但其实,做平常的事情,也可能获得不平常的结果。
不过,这里又冒出一个话题了:
难道绝大多数人无法打好明牌,是因为不甘心、太性急吗?
那可能又过于简单了。
要通过平常的事情(打明牌),来获得不平常的结果,其实也还是有很多要求。
比方说,哪位讲讲现在股票市场上的明牌是啥?
不买股票的人,又有哪些明牌可以打?可以怎么打?
所以,不打明牌,极可能还是因为:
看不出啥是明牌,摆在面前也不会打。
最后
明牌是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好好待人。是早睡早起、多读书、多运动。是对家人有耐心,对朋友有真心,对陌生人有善意。
明牌是承认自己的平凡,但依然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是知道世界很大,但依然专注于自己能够掌控的那一部分。
明牌是你触手可及的东西,可大多数人因为“太简单”而弃之不用。
明牌是时间的复利,是持续的积累,是在正确的路上慢慢走。
说到底,打明牌的生活哲学,就是回归常识、回归本心、回归简单。
不是每个人都能在投资上打明牌,但每个人都可以在生活中打明牌。
最成功的人,和最失败的人,终极享受之一都是晒太阳,太阳是最大的明牌之一。–但人们将人生的绝大部分浪费于这张明牌的定语和状语。
当你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明牌,你会发现,最好的生活,往往就是最朴素的生活。
最高的智慧,往往就是最简单的道理,最基本的常识。
而这些道理,其实我们从小就知道,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被各种”暗牌”的诱惑遮蔽了双眼。
打明牌,也许就是找回那个最初的自己,那个还相信简单美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