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人性最大的弱点:习惯性反驳

佳文 lewuxian 121浏览 0评论

顺着人性做事,逆着人性做人,真正拥有一流智慧的人,脑子里同时存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还能正常行事。

不知道你们身边有没有这类人,就是你说啥,他都会习惯性反驳回去。

你说今天天气真好,他立马说,好啥好,出去玩分分钟中暑挂掉;你说今天赚到了1千块,他说一千块算啥,我以前一天赚到好几万,还是一个上午就赚到;你说少喝奶茶冷饮,对身体健康不利,他说那还不如死了算了。

无论你说了啥,他都会去反驳打压你的自信心,以证明他自己的优秀,哪怕你的观点再怎么正确,他还是要去跟你抬杠。

其实这就是人性中的弱点之一,因为认知浅薄,又或者只想证明自己的优秀,他不会在乎对方的感受,只是为了反驳而反驳。

那些越穷越傲慢的人,只会顺着低级的人性去做自己,结果生活越来越陷入糟糕的境地。

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他人,是我见过情商最低的行为,越是想要在言语上碾压别人,胜算欲在作祟,最后就会越活越失败,有时你赢了所有人,却输了全世界。

真正聪明的人,懂得自我反省,不断精进,熟练地掌握处世智慧,懂得顺着人性做事,逆着人性做人。

只有懂得提升自己的眼界和格局,让内心回归宁静,不急于去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急着去反驳别人,你才能上升至另一个维度。

争论反驳毫无意义,那只会将你推向更深的深渊。

一个人真正的强大,就是懂得“三不原则”:不解释、不争辩、不反驳。夏虫不可语冰,层次不一样的人,一切解释都是徒劳,你只需做好自己,别人认不认同真心不重要。

朋友无须你去解释,懂你的人永远懂你,不懂你的人说破嘴皮子也苍白无力。

人生这“三不”,是对自己最好的爱护。

你一切烦恼的根源

其实就是喜欢语欲胜人。

作家王蒙曾说:不要总是企图在语言上占上风。

我有个朋友是县城电视台的记者,她之前采访风格就很强势,每次她出去采访,别人话还没表达完,她就立马打断自说自话,比如她的口头禅“真的假的,别骗我!”

有一次下乡采访某村支部书记,当她说隔壁村粮食年产量达到318万吨,那个书记却说:“真的假的,别骗我!”然后在整个采访过程中,那个书记就一直抢她的话,搞得采访很不愉快。

回去后,导演很不满意,采访得重新去搞一次,当朋友找到那个书记交心聊天时,问及上次为啥不是很配合,具体是因为什么时,那个书记就问她:“还记得我吗?几年前,你还采访过我,当时你就是用的这种说话方式。”

那个时候我朋友才意识到,原来自己这么多年来的采访方式,给别人带来了那么多的困扰和伤害。

于是,他向那个书记真诚地道歉,也得到他的原谅,第二次采访才得以圆满完成。

从那以后,她不再以高傲和质疑的方式去采访,而是以一种低姿态的交心,全程保持着温暖的微笑。

人人都有自己的三观和立场,身为记者,你得有职业素养,你只需引导被采访者所需回答的问题,无需掺杂任何个人情绪,一旦掺杂了个人带有目的性的观点,就很容易导致事件本质发生偏移。

如果你总是一遇到小事就习惯性争个高低对错,你不痛苦谁痛苦?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你不经过大脑思索的话语说出后,很容易对别人造成伤害,反驳如利刃,能无形之中得罪别人,进而消耗自己。

每个人被现实打垮的人,都在为自己的习惯性反驳买单。

习惯性反驳,是一种认知障碍

最近这些年网上流行一个定律:万能杠律。

比喻那些杠精,他们只要想杠,就没有他们杠不出来的角度。

有一位粉丝H说,他是大学语文老师,网上也发表了很多爆款文章,然后他不是带了蛮多学员嘛,其中有一位学员就特别喜欢杠,他把自己的方法全部告诉给那个学员,结果他非要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写。

一个多月阅读量还是很惨淡,他就开始没信心,不怎么坚持更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结果跑过来跟粉丝H 要退学费。

有很多人越是无知,就越是容易产生莫名的优越感,永远觉得自己是对的,别人的不靠谱。

越是认知低微的人,越是喜欢以自己狭隘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对别人全盘否定。

刘润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在美国某个深山老林里,有很多个原始部落,有一天其中一个族人被带到纽约,他不会惊讶科技的先进,城市多么繁华,现代文明之强大,而是以惯性思维对打火机的人说,不对,应该用钻木取火,而对开车的人说,不对,你应该骑马。

原始部落族人的认知障碍,并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开,认知不打开,族人永远无法融入现代社会。

懂得底层逻辑的人都知道,当你觉得世界一无是处,其实你已被世界抛弃。

认知障碍的人,难以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圈子不断缩小,认知和眼界不断匮乏,唯有不断学习、打开认知,方能换来新生。永远不要和杠精纠缠,否则你也会变成那种人,最终也会拉低了自己的层次。

戒欲——反驳之欲

智者思其所言,愚者言其所思。

真正有智慧的人,不被言语的欲望所捆绑,而是本自具足、反求诸己。

你有你自己的命运课题,何必去掺和别人的事?你操碎了心,以为争赢了就能劝醒对方,事实上并不能。

《道德经》上说:辩者不善,善者不辩。真正有大格局的人,不屑于去争辩、去反驳,因为他们懂得将宝贵的时间,花在提升自己的事业上。

那些不经过大脑的反驳,其实就是一种思维惰性,长期下去,思维就会出现滞后性。

我当初在一家房地产策划公司上班,甲方爸爸就是特别难对付的那一拨人,但是人在职场,身不由己,甲方任何要求,你得尽量去做好,尤其是不能轻易反驳。

如果你带着情绪去工作,不光影响了心情,还不能很好地完成某一个项目。成长有时候也是如此,长大后才发现,人生有很多无奈和隐忍,并不能做到哪吒那般“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洒脱任性。

人生有很多次的成长,其实都是在克制反驳欲之中锻炼出来的,你生命中所遇的每个人,其实都能弥补你的某些缺陷。

你以为你反驳赢了别人,也许你错过了一个很好地输入优等观点的机会,你吵赢了某个人,她从此淡出了你的生命。何为成长?对我来说,就是开始学会了沉默,不解释、不争辩、不反驳,永远在不断提升自己赚钱的能力,以及能屏蔽干扰让自己快乐起来的能力,在蓝天碧日下,做那个最勇敢无畏、一往无前的自己。

 

https://mp.weixin.qq.com/s/iY1e2ktvZ0NqZyRJPyLAxQ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